“法律讀品”投稿郵箱:leo1934@qq.com
一個家庭的破碎,受傷害最大的,莫過于這個家庭中的子女。離婚時子女撫養糾紛的關鍵,在于怎樣保護子女的健康成長權。因此,夫妻離婚時如果想爭取子女撫養權,就應當首先知道采取哪些方式有利于爭取子女撫養權。
一、協議處理
離婚家庭的子女隨父方生活還是隨母方生活,可以由雙方在離婚的時候協商決定。如果雙方是協議離婚,應在離婚協議書上寫明關于子女隨哪方生活。
在訴訟離婚中,如果雙方就子女撫養問題達成協議,一般法院會尊重其協議,除非雙方協議撫養對子女健康成長嚴重不利。
雙方協議輪流撫養子女的,應該尊重雙方協議。
二、法院判決處理
由于目前國家放開了二胎政策,如果有兩個子女,一般情況下,法院會判決一人撫養一個。
而對于獨生子女,雙方都積極爭取子女撫養權時,法院一般會根據子女的年齡以及是否有利于其健康成長作出判決:
如果離婚家庭有不足兩周歲的子女,那么考慮到子女較小,更加需要母親的照顧,有的可能尚處于哺乳期,所以法律規定離婚后子女一般隨母方生活。
但如果母方有特殊原因,實際上不能或不愿撫養子女的可以隨父方生活。特殊原因主要是指: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母方有撫養條件不盡撫養義務等。
離婚家庭的子女在兩周歲以上,且雙方同爭子女撫養權的,法院應同等的考慮雙方的情況,看子女隨哪方生活更有利于其成長。
子女隨父母中其中一方時間較長,對這一方較有感情,則孩子應隨這一方生活。有朋友就問我,如果女方說孩子一直都是隨她生活,男方也同時提出來說孩子更多時間是他在照顧,這時法官怎么判斷?其實除了街坊鄰居、親戚朋友的證明之外,法庭之上看孩子更愿意跟誰是最直接的判決標準。
另外,現代社會生活壓力下,子女隨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中一方生活的現象普遍存在,時間較長,或與之感情較深,這也可以作為決定子女隨父方還是母方生活的理由。法院在調解或判決的時候會考慮到這個因素,如果子女與祖父母關系較密切,那么一般判決隨父方生活,相反,則隨母方生活。當然這是在雙方其他條件均等的情況下。
如果某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者有吸毒、偷竊等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況,那么子女自然不適于與之一起生活。
另外還要考慮父母雙方哪方更需要孩子。例如,其中一方已做絕育手術或已經喪失生育能力,那么在這方撫養孩子無不利因素時,應優先考慮這一方;再如,一方沒有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則應優先考慮前者。
在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有一定的辨別是非的能力,所以在離婚案件中,處理子女隨誰生活的問題上,應考慮到子女的個人的意愿。但是這并不是說十周歲以上未成年子女可以隨意選擇隨誰生活,法院一般在父方母方同爭撫養權,且雙方都具有撫養子女的條件時,才考慮子女個人的意見。
對于成年子女隨哪方生活的問題,法院則會更多的考慮子女的意見。
以上對離婚時如何爭取子女撫養權的問題作出了解答。法律解決離婚子女撫養糾紛的總原則是:從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權益出發,結合父母雙方的撫養能力和撫養條件等具體情況妥善解決。
因此,如果您有權要求子女隨您生活,那么無論您是在協議離婚還是法院判決離婚時,都請針對實際情況與專業律師聯系和協商,以最大限度的爭取您在子女撫養問題上的合法權利。
最高人民法院曾發布過指導意見,規定夫妻離婚時,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一般判其跟隨女方生活為宜。這條規定讓有些人想當然地以為,只要子女兩周歲以上,便可以不顧及母親對孩子的照顧。在一些離婚官司中,往往多是男方因為自己經濟條件優越,就堅持要撫養孩子。
其實,在爭奪孩子撫養權的過程中,無論孩子多大,法院都會依照婚姻法規定,從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權益角度出發,結合父母雙方的撫養能力和撫養條件等情況作出妥善解決。
法院在衡量哪一方適合撫養子女時,不僅看物質條件,還要看哪一方能更好地照顧孩子。法院的判決只是明確子女的撫養權歸屬。沒有獲得撫養權的一方在未來仍有權關愛子女,有權和張潔一起陪伴女兒長大。總之,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