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段婚姻難以維系,走向法院的時候,法官除了要處理好夫妻共同財產和債務,更關鍵的是確定孩子撫養權的歸屬。夫妻雙方都想直接撫養獨生子女是訴訟的常態(父母都不想要孩子以及二孩家庭的撫養權問題,我們下次再討論)。
法院判決的目的從來不是給父母分個高下,而是一切從最有利于孩子的原則出發。如果你是正在經歷離婚糾紛的父母,以下這些內容或許可以為你提供參考。少了這些條件,法院把孩子判給你的可能性就小了。
一 必備項
01 健康的身體
身體不但是革命的本錢,也是一切的始發站。《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條第三款規定,離婚后,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這意味著,在嬰幼兒時期,母親占有絕對的優勢。即便如此,《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司法解釋》第四十四條也對此作了限制,即對于不滿兩周歲的子女,母親如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者其他嚴重疾病,子女不宜與其共同生活的,父親可以請求直接撫養。舉重以明輕,不滿兩周歲的尚且如此,對于更大的孩子,若父母有一方患有嚴重疾病的,就更不太可能獲得孩子的直接撫養權,這正是“孩子本位”主義的直接體現。
02 良好的品德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父母的品行必然左右孩子的價值觀?!都彝ソ逃龠M法》第十四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樹立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承擔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用正確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未成年人養成良好思想、品行和習慣。因此,法院會考量父母雙方是否存在道德品質上的明顯缺陷。比如一方有吸毒、嫖娼、家暴、賭博等惡習,極有可能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就會在獲得孩子撫養權的比較中大打折扣。
03 適宜的環境
一個穩定的環境對孩子健康成長的意義不言而喻。夫妻離婚后,如獲得直接撫養權的一方居無定所,經常發生讓孩子跟著這一方四處轉學的情況,這顯然是不合適的。
二 加分項
01 穩定的收入
通常而言,具備一定經濟基礎的父母能夠給孩子成長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但這也并非絕對。比如一方雖然年薪百萬,但一年里有大半年要出差在外,而另一方雖然收入普通,但工作穩定,不用加班,客觀上會花更多時間來陪伴孩子。所以經濟基礎雖然重要,但并非壓倒性優勢。這里的收入和陪伴時間是一個動態的平衡關系,有收入沒時間不合適,有時間但沒收入也不合適,有錢有時間但沒責任心更不合適。
02 子女的意愿
《民法典》將限制行為能力人的年齡從十周歲降低到八周歲,相應的,聽取孩子意愿的年齡也同步下調為八周歲?!睹穹ǖ洹返谝磺Я惆耸臈l第三款規定,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跟隨哪一方的生活)真實意愿。但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孩子本身的意見非常重要,但該意見并非凌駕一切,法院會考慮孩子的意愿是否符合其成長的最佳利益,所以通常屬于加分項,唯有在父母條件相當的情況下,才具有決定性因素。
03 給力的長輩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司法解釋》第四十七條規定,父母撫養子女的條件基本相同,雙方均要求直接撫養子女,但子女單獨隨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幫助子女照顧孫子女或者外孫子女的,可以作為父或者母直接撫養子女的優先條件予以考慮。在父母條件相當的情況下,如果子女一方已經被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顧多年,上下學負責接送,父母下班到家前負責陪伴,且身體都還健康的,顯然可以獲得一枚有分量的砝碼。
三特別提醒
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始終存在。在一方獲得孩子的撫養權后,仍然會產生其他情況,在此作為特別提醒。
01 變更撫養權
一方獲得孩子撫養權后也并非一勞永逸,如果產生了新的情況,沒有獲得直接撫養權的一方,可以起訴要求變更撫養權?!睹穹ǖ浠橐黾彝ゾ幩痉ń忉尅返谖迨鶙l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母一方要求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1)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嚴重疾病或者因傷殘無力繼續撫養子女;
(2)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盡撫養義務或有虐待子女行為,或者其與子女共同生活對子女身心健康確有不利影響;
(3)已滿八周歲的子女,愿隨另一方生活,該方又有撫養能力;
(4)有其他正當理由需要變更。
02 輪流撫養
如果夫妻雙方能在孩子撫養問題上做到大局為重、心平氣和,彼此又都舍不得孩子,司法解釋也對此開辟了路徑?!睹穹ǖ浠橐黾彝ゾ幩痉ń忉尅返谒氖藯l規定,在有利于保護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雙方協議輪流直接撫養子女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紤]到孩子本身不適合進入執行程序,故只有在父母達成協議的情況下,法院才可以準許輪流撫養,且這種輪流撫養不能影響孩子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比如夫妻二人在不同的城市,這種情況下上學的孩子除非在寒暑假,其他時間不宜進行輪流撫養。
健康的身體、良好的品德、適宜的環境,外加穩定的收入、子女的意愿和給力的長輩,如果少了這些條件,父母爭取孩子撫養權的可能性就小了。但任何一個積極因素都非絕對,法院判決是一個綜合考量后得出的結果。需知,即便沒有獲得孩子的直接撫養權,孩子永遠都是父母雙方共同的。探視孩子既是權利,也是義務。未獲得孩子直接撫養權的一方,在支付撫養費、定期探視等問題上,也要積極主動。最后,借用《小王子》中的一句話,每個大人曾經都是孩子。當懂得了責任與成長,雖然我們已經不能再回去,但更要努力為自己的孩子撐起一片完整的天空。
轉自:上海二中院
來源: 石家莊普法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